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第四轮全员核酸检测 感谢674个全力以赴的你

时间:2021-08-16

第四轮全员核酸检测 温情仍在继续……

8月15

郑州市启动

第四轮全员核酸检测

河南省人民医院闻令而动

再次组派核酸筛查工作队

674名医护人员

深入到金水区

花园路、南阳路、丰产路

凤凰台、大石桥街道社区

执行核酸采样任务


一幕幕令人感动的画面

依然在温馨上演着

一个个平凡的举动

依然在传递着爱和力量



有人昏倒受伤 她说“别怕,有我在”


8月15日上午930,南阳路锦苑采集点,第4轮全员核酸检测已经开始一个多小时了,负责人林莹正在统计各检测台的工作量。


正在这时,一阵高声呼救打破了采集点紧凑的工作节奏,“医生快来,有人晕倒了!”林莹立刻循声跑了过去。


只见一位中年女性倒在地上,因跌倒受伤,头部不断有献血渗出。身边也没有家属陪伴,患者一直在躁动不安地乱动。见此情景,林莹上前握住患者的手说“别害怕,有我在。”随后就一边用纱布为患者加压止血,一边指导社区工作人员拨打120,疏散围观群众,避免人员聚集。


不久,晕倒的女士缓过劲儿来,解释说“自己是低血糖引起的昏厥,以前也发生过”。社区人员掏出一颗大白兔奶糖,小心剥开放入喂到患者口中。


此时患者母亲也匆匆赶来,看到林茵一直用手托着患者的头部,帮忙止血,感动地双手合十,连说感谢。


救护车抵达后,林莹和急救人员一起把患者送上车,就返回采集一线继续工作。   


针织“大白”送给真正的“大白”


“姐姐,这是我和妹妹做的两只‘大白’,我们把它们送给你们,谢谢你们!”81521时,8岁的小男孩和4岁的妹妹在一番真诚的感谢之后,把两只可爱的“大白”玩偶送给了花园路社区三角公园采集点的队员刘紫姗和李欢宇。


当晚的核酸工作依然非常繁忙,但排队的队伍中两位小朋友却立刻引起了刘紫姗和李欢宇的注意。兄妹俩还没开始核酸采集时就不停地对她们微笑,采集的过程中,两位小朋友忍受着咽部不适,非常配合。


两位孩子举手投足就像那两只玩偶一样可爱,他们的笑容非常真诚,如同穿透了防护服一样滋润着刘紫姗的内心。


陪同孩子一起做检测的妈妈和姨妈告诉刘紫姗,两个孩子非常懂事,看到医护人员大夏天穿这么厚的防护服非常辛苦,一直想送个小礼物表达他们的感谢。于是,她和孩子的妈妈就按照队员们身穿防护服的样子,带着孩子们用了两天时间手织了两只“大白”玩偶。


“现在,我们把两只针织‘大白’送给了真正的‘大白’。”


拿到那个娃娃的那一刻是感动的,下了班脱下防护服亲手摸到娃娃的时候是开心的,刘紫姗说,她现在再次看到娃娃最大的感受就是虽然核酸采集工作很辛苦,但能够得到了大家发自内心的认可,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当天晚上,我和李欢宇就订购了两个亚克力的盒子,这两个娃娃对我们有特殊的意义,我们要把娃娃珍藏起来。‘大白’娃娃会不断鼓励我、鞭策我,我们一定会早日战胜疫情!”刘紫姗说。


黑板白字蕴藏着大大的力量


8月1日,2021年新入职护理研究生殷月跟随郑燕和李珍护士长在郑州七中采集点,第一次执行核酸采集任务。一天紧张的忙碌,她见证了医务人员的抗疫精神,同时也被采集点默默付出提供后勤保障的志愿者们感动。


8月2日晚,核酸采集任务结束后,她感动地在郑州七中一间教室的黑板上写下了“感谢七中在抗疫中提供支持与帮助,我们在一起。”


8月15日,殷月再次跟随郑燕护士长执行核酸采集任务,当她们再次到达郑州七中采集点时,郑州七中学生发展中心李少锋主任主动透露,他第一个发现了黑板上的内容,当时眼中就噙着泪水。


“不知道黑板上的字是哪位老师留下的,这是把灾难当教材非常好的一个典范,是对我们的学生一个深刻的教育。当我把黑板上的字拍了下来发到教师和学生群里时,很多老师和学生询问学校是否需要志愿者,如果他们有幸被选上,就会开心许久。”李少锋说,校方也希望以后有机会邀请省医抗疫队员为学生分享精彩一课。


作为一名抗疫战场上的新战士,殷月也被李少峰的话感动:“在这场和疫情赛跑的道路上,需要你我,需要大家,需要每一位平凡的人一起并肩作战、众志成城、共克难关、抗击疫情。愿这场无硝烟的战争早日结束,愿大家健康平安!”


防护服秒变靓丽风景线


“姑娘,你们这身防护服是专门定制的吧,我第一次见这么特别的防护服,真漂亮!”815日,在郑州市南阳路社区利智学校核酸采集点,不止一名居民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原来,每一名核酸采集队员的防护服上,都用水笔工整地写着自己的名字、卡通画和标语,风格保持了高度的统一。这些都出自该采集点组长张盼盼之手。


经历了这么多轮核酸采集,队员们都想尽量让这枯燥的过程变得更加温馨。为此,自幼学习书法的张盼盼开始在有大面积空白的防护服上做起了装饰。每组队员上岗前,她都拿起水笔在防护服上,利用楷书的手法,工工整整地写上队员们的名字,并配上装饰图案和标语。素白的防护服瞬间充满了朝气与活力。


“以前防护服上写的字都不显眼,而且防护服会让人产生紧张的感觉。这次我们希望做出改变,让大家放下焦虑的心,更积极地配合我们的工作。”张盼盼说。


在南阳路街道晖达社区采集点,队员王珂佳亲手制作了一组抗击新冠病毒的卡通卡片,并把这些卡片贴在了防护服上。队员苗子旋又在防护服上画上了小猪佩奇、樱桃小丸子、小螃蟹、小海豚等卡通形象。普普通通的防护服反倒成了采集点靓丽的风景,引得群众不时夸赞。


“你们防护服上这字写得真不赖啊!”


“刘佳宁,这个名字这样写我看一遍就记住了!”


“真不愧是省医,连防护服上的名字都写得这么好看!”


“阿姨身上的小猪佩奇可爱不可爱,一会儿要听阿姨的话配合阿姨啊!”


对忙碌的队员来说,群众的鼓励是最大的肯定,每一句的赞美都是大家坚持下去的动力。   


3500套洗手衣背后的故事


“看到一群群蓝绿色的医护人员从各个方向汇集,就像一滴滴水汇聚成大海,特别感动,特别震撼!”


在历次核酸采集任务中,省医人出征前统一的洗手衣着装,成了一种标志和象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人评论点赞“最美的孔雀蓝,最赞的战疫白!”


而这身简单纯净的洗手衣,背后也有着5个年轻人的坚守和骄傲。


李豪是2021年新入职的护理研究生,疫情发生时,他和小伙伴们正在进行入职培训。“突然接通知,让跟护士长到社区一线去”李豪介绍说,“得知能为抗疫尽份力,感觉特光荣!”


和李豪一起被抽调到一线的其他4位新入职的护理研究生,分别是姜宗良、曲瑞杰、王昊和殷月


第一次出征前,5个人接到了他们的第一个工作——收发洗手衣,这也成了他们日后4次随队出征的“保留项目”。而就意味着,每次出征,他们要最先集合;每次凯旋,他们要最晚收队。


每次出征,他们要先清点出几百套洗手衣,再推着摞的小山一样高的小车,将衣服逐一派送到各个街道负责人手中,保证每次出征,每个队员都精神抖擞!采集任务结束后,他们要将洗手衣逐一收回,送往清洗。由于各队结束时间不等,一直等到凌晨午夜对他们已是常态。


集思广益 不断创新升级


在医务人员进入采集点开始工作后,李豪和小伙伴们还要跟随社区负责人,拍照、记录、汇总表格,协助处理各项事务。


由于要动态掌握工作进度,每隔一段时间都要统计全部采集点的工作量。最开始大家在微信群里直接上报数据,在统计时不仅容易有遗漏重复,一一计算也很麻烦。李豪就小伙伴们改良工作方法,引入腾讯文档统计工作量,这样一来,可以实现多人同时在线编辑,自动汇总计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除此之外,各种让采集流程更顺畅更高效的工作办法也在不断地被创新,被总结、被推广。


凤凰台建业社区,韩露弘护士发明了准备咽拭子的新方法。她打破每根咽拭子独立包装的刻板限制,按照101的混采标准,将10根咽拭子为一组,放入无菌生物安全专用袋中,重新打包。经过这样提前准备,不仅大大减少了医务人员在采集台上的重复劳动,还增加了一次采样标本的数量核对,深受一线工作人员欢迎,并很快在各个采集点推广开来。


此次带队的总负责人杨滢瑞护士长介绍,“四轮全民核酸采集做下来,我们也一直在对工作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升级迭代,工作效率越来越高,对一线人员的保障越来越完善。抗疫如大考,省医人在努力交出优秀答卷。”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