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看这一处血管形态的变化……”豫东北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修岭正俯身操作胃镜,屏幕上映出患者胃部黏膜的细微结构,他语气平稳,一边调整镜头,一边对身旁的本地医生解释道,“这种异常往往是早期病变的信号,绝不能忽视。”
躺在检查床上的是一位来自台前县农村的老人。他因反复上腹部疼痛,多次在当地诊所开药却始终未愈。
“以前要做这样的检查,得天没亮就起身赶大巴去郑州,排队、挂号、等结果,一来一回至少两三天,路费、住宿、吃饭,没五六百下不来。”老人做完检查后拉着医生的手感慨,“现在好了,省里专家到了家门口,真是俺们的福气。”
这一天,李修岭共接诊24名患者,完成13人次查房和多台内镜操作。这样的场景,是一年来河南省人民医院推动省级医疗资源持续下沉、系统性帮扶豫东北医院的一个缩影。
透过胃镜屏幕上的光影,我们能看到的,不仅是一片黏膜的改变,更是一方医疗格局的重塑。
夯实“一体化管理”
2024年10月21日,豫东北医院健康管理科开诊。开诊仪式上,院本部健康管理科副主任白萍萍表示:“我们不仅要来看病,更要把防病、管病理念完整‘移植’到这里。”
她所说的“移植”,是理念、制度与人才的“带土移植”。开诊首日,该科室就为128名群众完成健康筛查。
许多人是第一次接触“健康管理”的概念。“以前都是难受才来医院,现在居然还有教咱怎么不生病的地方。”一位刚做完体检的乡镇教师感慨道。
建立完善党工团青组织机制,以党建带动临床业务高质量发展。豫东北医院切实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医院院党委工作部署,建立系统化帮扶机制。
目前,该院已成立5个党支部,全部由科室负责人担任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机制确保了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
一年来,豫东北医院在省医本部指导下建立起55项规章制度。7月9日,原病案室主任滕俊玲开展病案质控培训时,以一份病案首页为例子讲解:“大家看,这里主要诊断写的是‘急性支气管炎’,但患者实际是因‘心力衰竭’入院——这不仅影响医疗质量评价,更直接关系医保支付和DRG分组。”年轻医生课后坦言:“以前觉得病案首页填完就行,没想到每一个选项背后都有这么多学问。”
实现“一体化管理、同质化运营”,离不开关键岗位的骨干派驻。省医派出15人管理团队常驻台前,覆盖医务、护理、财务、信息等核心岗位。
8月5日,输血科主任燕备战带队开展临床用血培训。“输血无小事,”他表示,“每一袋血都关乎一条命。”培训后,本地普外科护士长说:“现在我们遇到输血反应也不慌了,因为有了标准流程和底气。”
管理效能全面提升
为切实提升管理效能,在院党委安排下,院总部各职能部门切实加强专题指导,进一步夯实一体化管理根基。
通过财务部的数次培训、架构重建和系统升级,一套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逐渐成型。
临床医生对此体会深刻:“以前用啥药、用啥耗材,大多靠经验和习惯。现在有了数据支撑,我们知道哪些更具性价比——既不影响疗效,又能减轻患者负担。”
更重要的是,成本控制的红利最终流向患者。通过加强耗材管控、推进合理用药,部分常见病、多发病的均次费用出现明显下降。“均费降了,但质量没降,老百姓是实实在在受益的。”医保科吉强说。
绩效改革同样悄然推进。按照院党委要求,绩效方案改革“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也要兼顾公平,尤其向临床一线倾斜”。基层医务人员纷纷表示:“这方案既看工作量,也看医疗质量,大家干得有目标、有奔头。”
服务也在细节中提升。7月23日,门诊部主任吴新艳开展《窗口服务培训》时,示范如何与患者沟通:“一个微笑、一句问候,都是医院的第一张名片。”参训的分诊护士说:“这些技巧看起来简单,却特别实用——第二天我就用上了,患者明显更愿意配合了。”
从“输血”到“造血”的跨越
每周二,是省医本部专家定期派驻工作日。自2025年6月3日启动定期派驻机制以来,累计派出专家62人次。
在心内科,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主任王丽霞接诊了一位长期心悸却屡查无果的中年女性。患者掏出一沓病历,语气几乎绝望:“都说我没病,但我就是难受!”
王丽霞一页页翻看,终于在半年前的一张动态心电图报告中,发现了一段仅持续数秒、未标注的室速。“问题就藏在这里,”她对本地医生现场指导,“虽然短,但极其关键。”后续检查证实,患者患有自主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折磨我一年多的病,终于弄明白了!”患者哽咽着说。
手术室里,则是另一番“传帮带”的场景。骨科副主任代志鹏正指导一场关节镜手术。“探头再旋转15度……好!就是这个位置!”屏幕上半月板后角的损伤清晰可见。主刀医生额角沁汗,却在一句句引导下稳步操作。手术成功后,代志鹏拍了拍他的肩:“下一台你可以自己来了。”
3个月内,这类手术从完全依赖专家,到本地医生独立完成率超80%,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技术落地”。
“中原名医工作室”成为名医名家下沉优质医疗资源的重要平台。2025年7月10日,8个名医工作室集中揭牌。院长助理仓顺东在仪式上表示:“要把工作室建成‘人才孵化器’,给台前培养一批真正留得下、用得上的医疗专家。”揭牌当天,名医们集体义诊,接诊300余人。
护理团队进步显著。2024年10月,消化内科成功开展台前县首例PICC置管。“以前患者需要转到省医置管,现在我们在本地就能完成。”护士长丁东燕自豪地说。
神经内科护士长刘静创新推出3D药物宣教墙,用立体模型向患者解释药物作用。“这个真好懂,”一位老患者指着模型说,“比看说明书明白多了。”
9月2日,在急诊科开诊一周年总结会上,急诊科主任秦历杰感慨:“你们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飞跃。”科长程艳伟汇报:一年来急危重症患者接诊量增长300%,抢救成功率达98.5%。“最关键的是,现在我们能独立处理绝大多数急重症,不再动不动就往郑州转了。”
截至2025年8月底,豫东北医院门急诊量突破21万人次,出院患者1.8万人次,手术量超4100台,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67.31%。这些数字背后,是成千上万家庭就医路径的改变——他们不再需要长途跋涉、辗转求医,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