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特性
TDF是无环 磷酸盐类N 是一种新型的逆转录酶抑制剂,它口服生物利用度接近25%,单次口服TDF 300mg,1h左右即可达到最大血药浓度,而最终清除的半衰期接近17 h。TDF约70%~80%以原形经尿液排出体外,而且TDF服药不受常规饮食影响。
作用机制 替诺福韦酯经口服吸收后很快被水解为TDF,后者可以在细胞内被细胞激酶磷酸化,成为具有药理活性的产物一一替诺福韦二磷酸,替诺福韦二磷酸可与5’.三磷酸脱氧腺苷酸竞争掺入病毒的DNA链,造成病毒DNA链延长受阻,从而阻断病毒的复制。
孕产妇患者的治疗
虽然TDF和ETV都是理想的抗HBV一线用药,但对于LAM经治患者、有生育要求和希望服药时间无限制者推荐选用TDF。TDF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局(FDA)批准的妊娠B级药物,EASL指南推荐育龄妇女一旦妊娠,应终止之前的IFN、ETV和ADV治疗,改为妊娠B级的NA继续治疗,优先推荐的药物
是T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女性生育管理专家共识》以及《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更新》推荐:应用LAM、LdT、TDF期间意外妊娠者,可在充分沟通情况下,继续原来抗病毒治疗。若应用ADV或ETV时意外妊娠,应充分告知风险,权衡利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后,换用LAM、LdT或者TDF继续抗病毒治疗。
母婴传播阻断治疗
大部分HBV感染者是由母婴传播导致,而且通过母婴传播者大多数转为慢性HBV感染,有文献表明,尽管做了适当的免疫预防,高HBV载量(HBV-DNA≥710
9copies/mL)的母亲所生的婴儿仍有10%以上感染HBV,因此做好母婴传播的阻断至关重要。有研究报道,在妊娠后3月应用TDF可以
持续降低HBV母婴传播的发生率,安全性好,孕妇及婴儿均可耐受。近期中国台湾做过一项研究:118例CHB母亲在妊娠30~32周至产后1月接受TDF
抗HBV治疗,所生婴幼儿较未接受治疗者所生婴幼儿在出生6月后HBeAg的阳性率明显低(1.54%vs10.71%)。中国专家共识建议:为减少围产期母婴传播,在妊娠28周孕妇可开始使用LdT或TDF抗HBV治疗,产后4周至4月停药,停药后定期监测肝功能和HBVDNA,并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决定是否继续进行抗HBv治疗。对于全孕期服用抗HBV药物的产妇,产后仍需继续抗HBv治疗,以防cHB复发;EASL建议怀孕24~28周,开始口服TDF阻断母婴垂直传播;APASL建议在怀孕28~32周开始使用TDF或LdT进行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