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胆管损伤的诊断

时间:2016-12-27
1胆管损伤的术中诊断
胆管损伤的术中诊断主要依赖术中发现手术野存在胆汁、发现异常的解剖或是胆道造影结果显示造影剂外溢等异常影像特征。大宗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40%一60%的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能获得术中诊断Ⅲ堋]。Nuzzo等‘471对1998年至2000年意大利56 591例胆囊切除术的多中心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胆管损伤的术中诊断率为46.0%,其中73.1%为手术野存在胆汁诊断,19.4%通过术中胆道造影检查诊断,7.4%为切除胆囊时发现双管结构。多篇非随机对照研究证实了术中胆道造影检查对胆管损伤的诊断价值?’49。51|。在一项前赡性调查研究中,Z’graggen等∞叫统计来自瑞士的10 174例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研究结果显示:常规术中胆道造影检查可将胆管损伤的术中诊断率从33%提高到75%。
2胆管损伤的术后早期诊断
未能及时诊断的胆管损伤术后早期可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如腹痛腹胀、畏寒发热、持续的恶心呕吐、皮肤及巩膜黄染等。体格检查可发现上腹部压痛、反跳痛等局限性腹膜炎甚至弥漫性腹膜炎的体征。实验室检查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肝功能可呈持续的异常改变M1I。这些早期临床症状和体征均与胆管损伤后胆道梗阻或胆汁漏有关。约80%的胆管损伤存在胆汁漏。发生胆汁漏时胆汁可从腹腔引流管流出或从切口渗出,也可进入腹腔造成胆汁性腹膜炎,或被包裹形成胆汁瘤。胆道梗阻可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梗阻性黄疸,实验室检查结果表现为进展性的肝功能异常、血清TBil和ALP等胆系酶谱升高。这些非特异性临床表现和症状多在术后48 h内出现"引。但由于上述临床表现和症状常常被外科医师忽略或错误的解释,胆管损伤的术后诊断多集中在术后1~2周H1。腹部超声检查对可疑胆管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嵋?。由于10%~14%的胆囊切除术可在肝下出现少量积液,而胆道梗阻在术后早期只有10%的患者会出现胆管扩张∞5I。因此,超声检查的结果需谨慎的解释。确切的诊断尚需要ERCP、PTC或MRCP等胆道成像检查的支持。
3胆管损伤的术后延迟诊断
胆管损伤可在损伤后数月甚至数年出现延迟性狭窄的临床表现,包括不同程度的梗阻性黄疸和(或)胆管炎。狭窄既可能来自于早期急性损伤未能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也可来自严重的局部炎症刺激(术后胆汁漏合并感染)、胆管壁的血供受损(术中广泛剥离)、胆管壁的压迫性坏死(T管放置不当)等造成的胆管慢性损伤。但大多数情况下,确切的损伤机制难以准确判断。部B超检查可发现不同平面以上的肝内外胆管扩张,在通过进一步行CT或MRI检查排除肿瘤造成的胆道恶性狭窄或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病,结合既往胆道手术史,多能作出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断。
4胆管损伤的解剖影像学评估
胆管损伤的确切诊断应通过解剖影像诊断技术全面检查胆道结构的完整性,明确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以指导进一步的临床治疗。确定性手术修复前是否进行高质量的胆道成像检查能显著影响胆管损伤患者的最终预后。术前没有进行任何胆道成像检查的确定性手术,96%的患者修复失败,但如在术前进行完整的胆道影像学检查,84%的患者手术修复成功。临床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包括胆道造影(FrC、ERC、经T管造影、经瘘管造影)、磁共振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graphy,MRC)、CT和MRI等检查。PTC检查:PTC检查能正确显示损伤或狭窄近端胆管树的解剖结构,尤其是针对胆道不连续的横
断伤和损伤后胆道完全梗阻的患者。VFC检查同时具有通过胆道减压治疗损伤后胆管炎、引导术中肝门部胆管定位的价值。因此,该检查方法曾被认
为是诊断胆管损伤的金标准,在许多胆道外科中心作为胆管损伤确定性手术前的常规诊断和治疗技术¨9,5卜58 J。但PTC检查是一种有创的诊断技术,
存在出血、继发感染、穿刺失败的风险。对伴有胆汁漏而胆管无明显扩张的新近胆管损伤,PTC常常难以实施。ERC检查:ERC检查可清晰显示连续性完整的管树结构。对以胆汁漏为主要特征的胆管损伤,ERC检查可通过造影剂的外溢提供诊断胆管破裂的直接证据。ERC检查在诊断的同时具有能利用支架或球囊扩张治疗胆汁漏和胆管狭窄的优势,使得部分胆道外科中心更倾向于ERC检查¨引。但对于胆管完全横断或狭窄的患者,ERC检查难以显示损伤近端胆管树的结构㈣J。
MRC检查:MRC检查作为一种非侵袭性的胆道显像技术可多方位全面显示各种损伤类型的胆管树解剖结构,准确提供胆管狭窄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以及近端胆管扩张程度等信息,从而为手术方案的设计提供可靠依据,已在部分胆道外科中心成为评估胆管损伤的首选诊断方法帕1|。一项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显示:MRC检查能提供所有PTC检查所能提供的信息M2|。病例系列研究结果也证实:MRC检查对于诊断胆管损伤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基于目前的各种影像学检查均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应证,准确的评估胆管损伤的部位、范围和程度等常需要联合多种影像学诊断技术。
5胆管损伤合并症的诊断与评估
胆管损伤可继发局限性胆汁性腹膜炎、胆汁瘤、弥漫性腹膜炎、急性胆管炎等,也可因合并血管损伤、继发肝脓肿、肝萎缩、肝胆管结石、肝硬化和门静
脉高压症等造成复杂的肝胆病理改变。这些合并症的存在以及严重程度是决定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重要因素。针对以上合并症,胆管损伤术前应常规
进行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检查以评估肝脏功能的代偿状态,并通过CT和(或)MRI检查评估损伤局部的炎症状态、肝脏和胆道继发性病变的部位、性质和程度。
因EST或胆道探查造成的远端胆管损伤常因合并胰腺损伤和(或)十二指肠损伤而呈现复杂的临床表现,应常规进行腹部B超和CT检查,以明确胰腺和腹膜后的病变范围和程度;怀疑合并十二指肠损伤者可作上消化道碘水造影检查或口服美蓝溶液试验以确定诊断。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