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肝衰竭的四种分型与重型肝炎的三种分型之间的关系研究

时间:2017-02-25
重型肝炎的特点是病情重、合并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总的来讲,重型肝炎均有大量的肝细胞坏死后,致使肝功能衰竭所引起的系列的病理生理过程。我国常用的重型肝炎分类方法是按病理长短进行分类,即分3类: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不同的分型病理表现不同:①急性重型肝炎也曾叫急性肝萎缩,在发病l~2周,肝细胞坏死占约2/3,呈大块、亚大块或桥接坏死,周罔有巾性粒细胞浸润,无纤维组织增生,肉眼观肝体积明显缩小,肝脏呈红色间杂黄绿色,故称之为红色或黄色肝萎缩;②亚急性重型肝炎:Kiltl胞呈亚大块坏死,坏死面积<1 /2,fl+/j-,叶周围也可见肝细胞再生,形成再生结节,周同被增生胶原纤维包绕,伴小胆管增生,淤胆明显,肉眼肝脏表现见大小不等的小结节;③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变基础上出现亚大块或大块坏死,大部分病例尚可见桥接及碎屑状坏死。从发病类型看,我国重型肝炎并未严格区分肝性脑病的有无:为了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曾
提出一个改良的意见,以重症肝炎(severe hepatitis)取代重型肝炎作为总称;前者强调病情,避免了多层次的型中型,且与英文译名相一致,以重症型肝炎
(severe type hepatitis)作为重症肝炎非脑病型称呼,以剧症肝炎(fulminant hepatitis)作为重症肝炎脑病型称呼∽j?认为其优点:①名称简化;②可从名称
直接掌握病例组成及病情严重程度;③避免了翻译/阅读日文书刊时众多混淆。际上,ALF和SALF大致相当于我国的急性重型肝炎和亚急性重型肝炎。然而,慢性HBV感染基础上的ACLF不能简单与我国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划等号,亚太肝病学会(APASL)定义的ACLF涵盖了慢性乙型肝炎基础上的肝衰竭¨0’¨J,而西方
ACLF更偏向于有较明确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肝功能的失代偿。12I。在临床上发现肝硬化基础上的实质细胞坏死在各个硬化结节间程度不一致的
病理形态特点,考虑与肝硬化时肝内微循环结构紊乱、毒性物质、炎症因子等损伤信号在结节之间及肝窦内不均匀分布有关。因此,肝硬化基础上的慢性
重型乙型肝炎其病理生理机制与慢性HBV携带或慢性肝炎基础上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可能不尽相同,其对应的肝衰竭类型为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而CLF系指在肝硬化基础上,出现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引起的以腹水或肝性脑病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肝功能失代偿的临床表现?它实际上相当于终末期肝病及失代偿性肝硬化,与慢性重型肝炎在发病机制、诱因及治疗等方面均存在众多不同之处。因此,将CLF与我国的慢性重型肝炎区别开来是很有必要的。总之,我国沿用多年的重型肝炎的三型分类与肝衰竭的四型分类并非有明确对应关系,虽然我们把重型肝炎统一并人肝衰竭的范畴,但值得注意的是,用“肝衰竭”完全取代“重型肝炎”仍存在一些不足:①无论是“感染病学”还是“病毒性肝炎”中,以“肝衰竭”完全取代“重型肝炎”而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淤胆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并列分类,有悖分类原则,这主要系因“肝衰竭”由多种病因导致,不便于只隶属于病毒性肝炎之下;②迄今尚无统一的无脑病型肝衰竭诊断标准;③与国外肝衰竭分类衔接方面仍应注意存在的差别。
相关动态